刑事案件程序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刑事案件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:立案、侦查、审查起诉、审判和执行。立案:当收到报案、控告、举报或自首的材料时,人民法院、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需依据其管辖范围进行审查。若发现存在犯罪事实且需追究刑事责任,则正式立案;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犯罪事实轻微无需追究刑事责任,则不予立案,并向控告人说明不立案的具体理由。控告人若不服此决定,可以申请复议。侦查: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,收集、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、罪轻或罪重的证据材料。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,可以依法先行拘留。若犯罪嫌疑人符合逮捕条件,则必须依法逮捕。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不超过两个月,复杂案件可经批准延长一个月。审查起诉:公安机关将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。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后,若认为犯罪事实已查明且证据确凿,应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。审判: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后,进行一审、二审和再审。一审应在两个月内宣判,复杂案件可延长至三个月。二审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审理,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权提出上诉。执行:判决生效后,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将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或监狱执行刑罚。不同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中的职责分工:在中国,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、检察院和法院。公安机关负责立案和侦查;检察院负责审查起诉;法院负责审判。三者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分工合作,共同推动刑事诉讼活动的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