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0年代前盐城红白喜事,这八大碗就够了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,盐城人生活还不富裕,家里办事,如生日、婚/丧/嫁/娶等,亲朋好友吃饭一直沿用了八道菜,俗称“八大碗”。90年代前,几十年基本就没有变过。
我今天来梳理一下,打算日后再写下每道菜的制作过程。真担心再来20年,后人会忘了这段历史。
20几年前,盐城还没有圆桌一说,正方形的桌子坐满8个人,也对应了我们盐城传统的八大碗。八大碗都是正菜(主菜)。
其实在正菜前后,还有一个冷菜拼盘(下酒),一个汤,一般是青菜豆腐汤(盐城人讲究汤泡饭)。冷菜拼基本也是几十年不变,一般包含糖醋萝卜,糖蒜,盐水猪肝薄片,油炸花生米,香菜,边上再围一圈咸鸭蛋片。
下面来详细说说这八道主菜(基本也是上菜顺序):
第一道菜:猪膘,也叫猪皮,这是盐城头道菜。整张晒干的肉皮炸成金黄色,烹饪前用清水泡软,切成方块。一般配着青菜、猪肉块、鹌鹑蛋做成汤菜。
第二道菜:坨子。也叫糯米肉圆。一般一桌25个,每人3个,余一个压盘。
具体做法:选上好长粒糯米,北方也叫江米,做成糯米饭霜雁岔,把糯米饭放在大盆里,散热20分钟后,趁热加入剁碎的猪肉(带3成肥更佳),鸡蛋,小葱姜切末,充分搅拌后,最后加入盐。之后挤搓成团,蘸水淀粉,入油锅炸,金黄后捞起。
酒席上的坨子,一般是提前准备好的。
第三道菜:涨蛋糕。一般就着青菜吃,去油腻,黄绿搭配。涨蛋糕完全是鸡蛋构建而成,就是盐城没有平锅,现在永平锅更容易做成。
第四道菜:炖肉块,后来逐渐改为炖排骨和炖鸡,有时也加入一些芋头或慈姑,味道鲜美。但好像盐城有些地方用红烧肉代替,网上也说红烧肉的居多。作为一个盐城人,我上大学之前没吃过红烧肉。
第五道菜:鸡丝粉丝。把鸡肉切成丝,配合粉丝,加上豆油,香喷喷的,味道非常鲜美!汤尤其好喝。
盐城人以前基本只用两种油豆油和菜籽油,大豆和油菜籽都是自己土里长出来的。
第六道菜:淡菜萝卜粉丝,网上找不到更好的图片,先用这图片将就。淡菜其实是海鲜的边角料,也是泡发了之后做汤。幼时海鲜除了这个和小带鱼,没吃过其它海鲜,螃蟹,小龙虾不算,这两恩低个河,沟里比较多。想当年小龙虾刚出现,大人们愣是不敢吃,传说有毒。
第七道菜:肉羮,一般把茶干、肉丁、慈姑切成小丁,炒后添水,出锅前加入淀粉,这道菜很简单,但味道真没得说,我妈尤其爱吃这个!
第八道菜:红烧鱼,冬天尤其好吃,特下饭,因为没有鱼汤,冻成鱼冻了。红烧舍爬并不是加入酱油,而是油红,油红是由红糖熬制而成。
端上鱼后,预示着要吃饭了,要把杯中酒干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