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成长?(学习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在孩子刚入学期间,很多家长都疑惑,自己每天辛苦地陪伴并教育孩子,为什么孩子却进步不大呢?素不知这跟父母的陪伴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:
有一种陪伴叫引导。
对于初入小学的孩子来说,父母怎样陪孩子做作业很重要。首先不能缺引导。
1、基础题。
a、引导孩子到相应的课文和生字表中去找;
b、引导孩子通过读的方式或提示在文中第几行。
2、类型题。
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解题方法。比如:
a、分类题要挨着送;
b、 连线题要挨着试读,找到最正确的;
c、 数学题要读懂题,搞清楚已知条件,未知条件;
d、思考题要触类旁通,举一反三为孩子做引导。
……
注意:父母每次切不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,以免养成了孩子一遇到困难就依赖父母的坏习惯,甚至根本题都不看就直接“请教”父母,到头来酿成严重后果。
引导让父母更智慧,让孩子更聪明,让陪伴更有效!
有一种陪伴叫鼓励。
孩子在做家庭作业时常常会着急,烦躁,心不在焉,或表现出力不从心的感觉。此时,就需要父母的不断鼓励。比如:
a、“不要着急,慢慢来,妈妈相信你会做完的!”
b、“来,我们可以先读三遍,好吗?相信这点小任务,你很快就能完成,因为你是最棒的!”等孩子轻松地完成小任务时,他会发现原本认为难如登天的事情其实只是一会儿功夫的事情。
c、“妈妈陪你一起来,好吗?儿子,因为你很聪明!”
慢慢地孩子不再心烦气躁,还会拥有自信。
如果说引导是方向标,那么鼓励就是动力车。
有一种陪伴叫权威。
有的孩子生性懒惰,不懂进取。父母要制定详细的陪伴计划:
a、回家时间安排表。包括游戏,学习,娱乐各方面。
b、约法三章。如:玩游戏的时间多长;超过了将如何处理。
c、正确的语言导向。如:每天一条励志名言。
通过这些来约束孩子的行为,强化孩子的生活的学习习惯。不能一时“心软”让孩子做作业或生活的坏习惯钻了空子。也就是说”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“特别是在孩子刚刚认知的初始化阶段,一定要严格执行。
有一种陪伴叫顺从。
有的孩子个性倔强,对于父母正确的指导方法不屑一顾,置之不理,甚至产生反感。此时,父母切不可急功近利,非让孩子按你的方法做,以免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。当孩子一意孤行非要按他自己的方法行事时,父母不妨放孩子一马。
1、让孩子在第二天的错误和老师和批评中认识自己,反省自己。
2、在孩子做错事后已然造成后果时再教育,那样更有说服力。
其实在错误中不断成长的孩子更坚强,更睿智。
这也是一种迂回的陪伴教育。
有一种陪伴叫沉默。
稍微大一点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,是非观,但是还是常常明知故犯。这种孩子一般都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,该不该做,只是自己管不住自己。因此,家长明白了这一点,就要适时的沉默:
1、给孩子一个自我反省,思考的余地。
2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时间和机会。
注意:特别是对于十二、三岁的孩子,切不可在他一犯错后就对大吼大叫,严加指责,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态度。
有一种陪伴叫懒惰。
在孩子面前不要事事都显得强胜,事事都显得完美,也不要事事都指导孩子。那样反而容易养成孩子懒惰的习性:动不动就求助父母;好像父母是保护伞,一切问题都能解决。万一哪一天父母不在身边,就不知道事情如何下手。
因此,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要常常故意显出弱势,从而培养孩子自己动手,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比如:
1、“爸爸也不知道这道题怎么解呀?你想想看那个已知条件还可以让你
想到什么呢?相信你比爸爸强!”
2、“儿子,妈妈不知道这些东西放哪而才合适。你给出出主意吧。”
3、“妈妈是个笨蛋,连英语单词都忘干净了,一切可要靠你自己呀!”
4、“你真聪明!连我都不知道的诗词,你居然能背下来!”
5、爸爸今天有点不舒服,你来提水吧,好吗?
……
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,还可以锻炼孩子收拾房间,整理衣物的能力,以及自食其力的习惯。
对于孩子的陪伴,不是“陪伴”两个字那么简单。
要想让我们父母的生活过得更有意义,让我们的回忆更加充满乐趣,让亲情的记忆里永远洋溢着爱,那么就要父母们用心地去对待生活,对待自己的孩子!
孩子需要一种长情地陪伴!父母需要一种智慧的生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