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首页百科问答

凿壁偷光的典故

凿壁偷光的典故
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

‌凿壁偷光‌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,出自《西京杂记》。这个成语讲述的是西汉时期匡衡的故事。匡衡家境贫寒,买不起蜡烛,于是他凿穿墙壁,借邻居的烛光读书,最终成为大学问家。‌典故背景匡衡,字稚圭,是西汉时期的经学家,出生于东海郡承县(今山东省兰陵县西南、枣庄一带)。他自幼家境贫寒,无法上学堂读书。为了读书,他经常在学堂外听讲,并跟着亲戚学习认字。具体事件匡衡为了读书,曾给村子里有钱人家打工,不要工钱,只求借书阅读。后来,他在墙上凿了个洞,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。尽管光线微弱,但他坚持不懈,最终博览群书,成为西汉学者。历史影响匡衡凭借对《诗经》的深入研究,得到了地方和朝廷的认可。他在汉元帝时期成为丞相,封乐安侯,享有征收六百户百姓赋税的权利。尽管他后来因土地问题受到弹劾,但他的勤学苦读和励志故事仍然被后人传颂。

凿壁偷光的典故